江苏省13市投资环境最新最全汇总

2020-09-28 11:00 1294
相关园区:

01区位优势

江苏,中国东都沿海省份,简称“苏”,以中国1%的土地面积(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有着中国6%的人口(常住人口约8070万),实现了中国10%的国民经济产出。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横跨沿江、沿海、沿欧亚大陆桥三大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江苏省下辖13个城市,其中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苏南城市,南通、扬州、泰州3个苏中城市,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苏北城市。

02基础设施

江苏港口密集,港口通过能力、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级以上泊位数、亿吨大港数均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密度全国领先,京沪高铁江苏段(含南京枢纽)建成运营,沪宁杭一小时都市群正在形成。机场航线结构日趋完善,目前拥有南京、无锡、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12座民用机场。

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建成通车,苏北五市全部进入“高铁时代”;南沿江城际铁路。盐通高铁、连徐高铁等加快建设,常泰、龙潭等过江通道和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沪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顺利合龙,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和南京禄口机场、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水利基础设施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

03经济发展

江苏正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提高江苏经济国际竞争力。江苏整体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世界中等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具备了向更高目标攀升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9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6.3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4270.5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51064.7亿元,增长6.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3607元,比上年增长5.8%。

04开放经济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2019年,进出口总额基本保持稳定,完成进出口总额43379.7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出口27208.6亿元,增长2.1%;进口16171.1亿元,下降5.7%。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410家,比上年增长1.9%;新批协议注册外资62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实际使用外资26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新批及净增资9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82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9.5亿美元。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全年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89个,比上年增长23.0%,中方协议投资额34.3亿美元。

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领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启动实施“五大计划”专项行动,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9.4%,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推进。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的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设立,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措施,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我省位居前列。

05产业聚集

近年来,江苏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船舶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流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优势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

江苏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2.8%和44.4%。大力发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有6个入围全国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占全国的1/4。着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杆工厂。

06市场潜力

江苏将持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拓展消费新空间,培养新型消费模式。2019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2%。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和企业的中坚作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组织实施重点平台建设工程和“企业上云”计划,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推动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发展,按照提升空间布局水平、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降低排放强度的要求,加大对沿长江、环太湖、沿大运河等重点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支持引导技术条件好,转型意愿强的企业率先调整、加快升级。

07人力资源

2019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4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8.5万人,在校生187.4万人,毕业生48.9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7.4万人,在校生21.5万人。毕业生5.0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2人。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认真落实“人才新政26条”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家支持计划,以人才高地支撑创新高地。

08科技创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700亿元,占GDP比重达2.72%,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时80%。2019年,江苏共有5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各省第一。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全年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59.4万件和31.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7.2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2件,比上年增加3.7件。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47.2万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90家。

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主攻关键核心技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进一步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鼓励企业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09宜居环境

江苏省拥有优美的宜居环境,有30多个国际级宜居城市,扬州、昆山两市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省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分别达到20.6%和42%。江苏社会和谐稳定,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中山陵、夫子庙、苏州园林、寒山寺、瘦西湖、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人文景观蜚声海内外。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江苏拥有享誉海内外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南京云锦、南京秦淮灯会、常州梳篦、苏州苏绣、苏州昆曲、扬州扬剧、扬州评话、扬州玉雕、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徐州琴书、徐州柳琴戏等。

10前景规划

认真落实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外贸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下面看看江苏省13个城市的具体投资环境吧。

南京

城市概况

南京,中国江苏省省会,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华东第二大城市、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

南京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古代教育繁盛,明代在南京设国子监,是15世纪中国的国立最高学府。

始建于公元1034年的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金陵琴派、南京剪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82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5040.8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8699.47亿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5681元。

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8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进口总额1821.30亿元、增长0.3%。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57家,比上年增长26.9%。新增合同利用外资85.21亿美元。经商务部确认实际到账外资41.01亿美元、增长6.4%。

产业优势

南京按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思路,落实“4+8+8”产业发展规划,即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电子、石化、汽车、钢铁等四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广电光伏、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信息通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八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等八大现代服务业。

南京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列中国各城市第三位。南京有中科院、自然科学研究研发机构近600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门类,科研设施较为先进,科研开发实力雄厚。

前景规划

《长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北斗产业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平台建设。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8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

深化产业地标打造。围绕“4+4+1”主导产业方向,在重点实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两个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基础上,围绕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制定行动计划,落实推进举措,聚焦聚力打造3—5个“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不断提升产业高度和竞争力。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培育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营销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企业,鼓励企业拓展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网上支付结算等新业务,加速构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工业发展新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

无锡

城市概况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地之一,素有“小上海”、“布码头”之称,是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无锡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2010年11月3日,无锡被列入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城市。

无锡宜兴的紫砂壶名扬天下,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无锡是中国编丝织绸的基地。无锡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经济发展

2019年,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5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50亿元,比上年下降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01.94亿元,比上年增长6.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47.5:51.5。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3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进口总额2545.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进口总额382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新设外资项目282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5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8.9%。实际使用外资36.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产业优势

重点推进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等跨越提升。重点发展壮大物流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物流网产业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

无锡市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以黏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玻璃用石英砂岩、建筑石等非金属矿为主。黏土矿以陶土为主,已探明工业储量5000余万吨。石灰石结算储量17亿吨。大理石估算储量5000万立方米。煤探明工业储量4000余万吨。

前景规划

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大对重点出口行业和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和综合保税区升级工作,深化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主动承接2019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推动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提档升级,积极引进外资总部及功能性机构,确保到位注册外资36亿美元。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排位稳步提升,支持惠山经济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融入全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大局,在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打造柬埔寨西港特区升级版2.0,维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推动锡台两地全方位交流,为台胞提供无息居民同等待遇。

常州

城市概况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南朝齐梁故里,底蕴深厚。常州戚墅堰区的圩墩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6000余年。常州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常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常州梳篦、留青竹刻、常州吟诵、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等。历史古迹有圩墩村新石器遗址、春秋淹城遗址、天宁寺、红梅阁、文笔塔、北宋藤花旧馆、苏东坡舣舟亭、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等。

经济发展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0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增速居全省第三。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下降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29.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14.7亿元,增长5.8%。

201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30.8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1738.8亿元,增长5.2%;进口592.1亿元,下降3.5%。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6.3亿美元,增长0.6%。全年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1个、总投资超5亿美元项目8个,新增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3家。十大产业链制造业项目新增协议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市制造业的84.7%、80.3%。

产业优势

作为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常州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新型涂料等六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常州目前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制造基地,工程机械与车辆产业也是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常州金坛已探明的盐矿储量162.42亿吨(氯化钠储量125.38亿吨),分布于60.5平方公里范围内。常州的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溧阳有木本树160多种,活立木蓄积量60.96万立方米,被列为江苏省林特产重点基地之一。

前景规划

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破除制约微观主体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激发和保护好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快做强做优。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股改上市为主要形式稳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将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全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加快提升开放能级。主动融入全省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大格局,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以“一特三提升”为导向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创新,推动常州、金坛经开区和江苏中关村升格国家级。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制定差别化政策,倒逼低效、落后产能退出。大力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合作共建,打造以色列技术、项目、资本在国内合作的“桥头堡”和示范区。

高起点规划建设苏澳合作园区,争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打造“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与内地融合创新试验区。加强与中科院对接合作,争取国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新服务平台落户。提升中德、中瑞等中外合作园区建设水平。积极复制自贸区试点经验,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动综合保税区开放升级,提高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重点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支持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支持    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本土企业跨国并购,布局全球产业链。

徐州

城市概况

徐州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徐州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兵马俑。

现在的徐州是江苏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那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便捷发达,素有“五省通衝”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另外,徐州也是国际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美誉。

徐州拥有世界最大岩体壁画“汉风新韵”,世界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研发基地、亚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馆及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7151.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2 80亿元,增长2. 4%;第二产业增加值2886. 18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3582. 37亿元,增长6 0%。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138元,比上年增长5 6%。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出口总额777.88亿元,增长21.9%。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0. 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2个、新批协议外资54.16亿美元;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4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15个。

产业优势

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工程机械、建材、重化工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徐州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徐州商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千亿元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餐饮、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储置大、品位高。煤炭已探明储量达39亿吨以上,预测储量69亿吨,年产置2500多万吨;井盐储量l为220亿吨;钾矿探明储量22亿吨,约占国内探明储量的1/5;石膏年开采能力500万吨,为华东地区之首。

前景规划

徐州将进一步巩团和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地位,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主机、特色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新兴装备制造四大高端产业链,加快突破工程机械整机制造、数控机床制造、白动控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把徐州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和专业车辆制造业基地。

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明务业,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适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国际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动漫、旅游服务和商业中介等六大重点现代服务业。

苏州

城市概况

苏州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后又发展为江苏、华东乃至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苏州是经济总量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昆剧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京式、苏式、广式)之一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杨地。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期的春秋时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州现有拙政园、留园,獅子林、沧浪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网师园、退思园等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经济发展

2019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92万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90. 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出口1920. 4亿美元,下降7. 2%,进口1270. 5亿美元,下降13.7%。全年新设外商投资项目994个,新增注册外资113. 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实际使用外资46. 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增投资项目7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96亿美元。

产业优势

“十一五”期间,苏州的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轻工、冶金,石化等6大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9%。苏州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基地、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园区内,国内总规模量最大、超过600亿元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运作顺利。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全国唯一 “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苏州将立足现有基础,培育发展新兴支柱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全市工业迈向产业中端水平,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发展体系。以新兴产业引领制造业形成“126”发展期态势:1大超级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2大技术高地,即纳米和生物制药;6大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

南通

城市概况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南通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溥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肓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位于南通市南郊的狼山是江苏省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自初唐扩建广教寺以来,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南通博物苑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骞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经济发展

2019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602.1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2.5亿元,增长5.7%。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6:49.0:46.4。

全年进出口总值2519. 9亿元,下降0.9%,其中,出口总值1715.1亿元,增长2.3%;进口总值804 8亿元,下降7.1%。新批协议注册外资74.3亿美元,增长6%;实际致账注册外资26.7亿美元,增长3.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7个,下降9.18%。

产业优势

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和大型一体化模块及动力定位、单点系泊、海水淡化、油污水处理等关键系统。重点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高转换率太阳能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启东、海岸、如东等新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品质特种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226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多公里;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其中可建5万吒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带面积1.3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1万公顷,是中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前景规划

推动船舶海工拓展关键配套和专用设备等领域,加快家纺向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转型,支持光通信、集成电路集聚上下游项目,做优新材料细分行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做大专业化园区,培宵生物医药、石墨烯、工业机器人、氢能源等特色产业。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带动效应,引进智能芯片、半导体等领域的领军型企业、高精尖项目。推动智慧建筑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深入推进“5215”工业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百亿级企业2家。

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产业。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新增“上云”企业2000家,建成地理、法人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和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深入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新增省级以上智能车间(示范工厂)10个。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供应链物流等新业态,打造上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壮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把旅游休闲打通成支柱产业,发展教育健康、育幼养老、文化体育等服务业,挖提信息消费、品质消费等潜力。

连云港

城市概况

连云港市是全国首批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水晶之都,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古迹较为丰富,历史久远,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陇海铁路终点(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现为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提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

在连云港市锦屏镇发现的长20米、宽10米的“将军崖岩画”,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天书”。位于锦屏山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 “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早100 — 200年,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9. 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7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63.15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 44亿元,增长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523元,增长6.0%。

实现进出D总额93. 2亿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总额38 9亿美元,下降6. 5%,实际利用外资6.14亿美元,增长1.8%。

产业优势

连云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确立为全市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支柱性产业。积极发展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着重发展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征的石化、冶金等基础型、基地型临港工业。推进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建成25万吨级航道,启动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

矿产资源共计40余种,主要有海盐、磷矿、金红石、蛇纹石、水晶、石英及大理石等。淮北盐场为全国4大海盐产区之一。锦屏磷矿为全国6大磷矿之一。东海县的金红石矿储量达250多万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金红石矿。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将抓住用好“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大力发挥港口、口岸优势促进开放发展,推进企业、槭市、人才国际化,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新体制。强化港口龙头地位,完善港口功能,打造便捷口岸,壮大港口径济,显著增强港口竞争力。强化港口对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化港城互动、港产联动,更好服务临港产业和海滨城市发展。

优先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构筑“三三三"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旅游业,突出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力争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淮安

城市概况

淮安市是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偏北的一个地级市,是长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淮安市地跨淮河两岸。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淮安的气候、物候、植被、生物资源等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准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西有“曰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鳘蟹的高邮湖、白马湖。

已经开工建设的宿淮铁路连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该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出海战略通道,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杨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1.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 6%。三次产业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386 2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17.18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867.83亿元,增长6. 8%。产业结构由上年10:42.1:47 .9调整为10: 41.8: 4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人均GDP78542元,增长6 4%。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24. 2亿元,其中出口232 9亿元,同比增长4.9%。全市新设外资项目139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5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5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40%。新设及增资台资项目40个,实际使用台资1.6亿美元。

产业优势

淮安在新型化工新材料、特钢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初步形成光伏及太阳能利用、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竞相发展的格局。

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2.72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居世界首位。

前景规划

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软件与硬件并举、对外招引与对内挖潜并举、主攻二产与兼顾一三产并举、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并举、跨区域产业专业招商与兼职招商并举,重抓营商环境优化、重特大产业项目招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载体功能提升和保障激励机制创新突破,在全市营造全力招项目、建项目和服务项目的浓烈氛围。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00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制造业项目30个,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分别达40%和30%以上,力争在百亿元项目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放大“惠台”政策效应,用好台资集聚示范区省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推进台资集聚示范区“二次创业”。坚持优进优出,实施工业企业国际化经营行动计划,引导科技型、内销型企业加强出口,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企业100户以上。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跨境并购,对沿线国家出口占比25%以上。完成综保区二期封关验收,申请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申请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坚持“以亩论英雄”,可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养一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检验检测平台,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现代商贸。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拓展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等平台功能,带动电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实体商业和老旧市场转型升级,启动建设中国农批·淮安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完善新建小区社区便民服务业态配置,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弘扬淮阳美食文化,开展淮扬菜品牌店创建评选,推进老字号传承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建成食品博览城,精心筹办第二届(淮安)食博会,进一步打造食品行业国际展会品牌。

盐城

城市概况

盐城是中国东部沿海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江苏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盐城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长三角新兴工商业城市”。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绵延数百公里的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盐城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东方湿地之都”。湿地保护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5%。

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出口6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进口32.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数140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7个,比上年增长2.2%。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8%,协议注册外资42.2一美元,比上年增长112.6%。

产业优势

盐城积极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盐城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含辐射沙洲)其中潮上带1677平方公里,潮间带161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75%、64.6%、60.8%。岸线港口资源得天独厚。盐城市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

盐城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8百亿立方米,预计总储量达2千亿立方米,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沿海和近海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居全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第2位。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积极构建以高铁、空港、海港为标志的区域对外交通大通道,加快高速铁路建设,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缩短与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真正迈入“高铁时代”。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优化沿海开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港城和经济区建设,形成“一带”(沿海高等级公路沿线黄金海岸经济带)、“两核”(大丰港经济区和滨海港城经济区)、“三区”(东台滩涂经济区、亭湖射阳生态经济区和响水工业经济区)、“多节点”(沿海重点镇及有关开发园区)的开发格局。全力突破重大战略平台,加快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建成第四代中外合作园区,成为两国创新创业合作新高地。

做大做强新产业经济,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装备、海水淡化等产业,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汽车后市场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文化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

扬州

城市概况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扬州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苏北门户”之称。扬州是中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城市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著名的旅游名片。

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著称。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著名的扬州盆景栽培艺术独特,有“一寸三弯”之说,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

经济发展

2019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0.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78.2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9.07亿元,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5%,同比提高0.4个百分比。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比。

2019年扬州全市外资实际到账13.88亿美元,增长13.7%。2019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3.05亿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出口83.65亿美元,同比下降2.1%。

产业优势

扬州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为重点,以太阳能热利用、风电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扬州是江苏唯一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

扬州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前列,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邵伯湖滨地区和里下河洼地素有“水乡油田”的美誉。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黄沙储量2亿—3亿吨、石料储量1.2亿吨、卵石储量约3亿吨。全市玄武岩远景储量约2.5亿吨。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扬州将全面提升支柱产业,推进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向高技术、高增值环节延伸。

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3”发展,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五大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形成布局合理、集聚集群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继续巩固建筑业发展优势;大力促进服务业产业联动、集聚提升、空间优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

镇江

城市概况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地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点,是苏南经济板块重要成员。2011年,镇江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成为全国第一个按新标准通过复核的省辖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镇江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市内历史遗存丰富,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宝华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寺庙。镇江不仅自然风景见长,而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金山江天禅寺、焦山碑林、宋元古街、邵明太子读书台、六朝陵墓石刻等。

经济发展

2019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27.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0.6%;第二产业增加值2004.7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33亿元,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979元,增长5.5%。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2.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出口总额78.6亿美元,下降1.4%;进口总额33.35亿美元,下降13.6%。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9家,新批协议外资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0%;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下降24.0%。新批及净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7个。

产业优势

镇江着力提升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特种金属等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五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择优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其他新兴产业。

镇江拥有世界主要的锚链生产基地、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高档铜版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汽车改发动机缸体和醋酸生产基地。镇江非金属矿藏丰富,其中石灰石矿石质优良,储量30多亿吨;膨润土矿1.5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三。宝华山发现省内第一处大型红柱石矿,开发前景广阔。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镇江将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成为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城。结合总体定位,培育和形成四个方面的特色定位,分别为“创意生活休闲中心和文化旅游名城”、“以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活力之区”、“以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海河陆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泰州

城市概况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泰州为苏中门户,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泰州市地处沿海和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跨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泰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江苏省领先,所辖四市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的古运盐河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3.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5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525.98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4.88亿元,增长7.6%。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4.6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出口95.32亿美元,与上年持平,进口49.34亿美元,下降5.1%。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6家,比上年减少3个;完成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3.27亿美元,增长13.1%;全年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2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4.86亿美元,下降1.4%。

产业优势

泰州机电(船舶)产业已近三千亿级规模,成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中国医药城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被列入国家创新体系。2012年,泰州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泰州着力构建以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若干个新型产品集群为主体的“1+3+N”产业体系。

泰州境内油气地热开发价值高潜力大。兴化市境内陈堡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00万吨,是江苏最大的陆上整装油田,达到年产30万吨石油的能力。黄桥地区二氧化碳气田面积52.2平方公里,已探明二氧化碳地质储量261.48亿立方米,二氧化碳纯度99%以上,储量综合评定为中深度,高产能的大型二氧化碳气田,居全国之冠。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在扎实推进“1+3+N”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力争“十三五”期末三大产业形成5000亿元规模。加快组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3个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助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石油化工、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特色竞争力。

宿迁

城市概况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和人类起源中心之一。境内泗洪县松林庄古猿遗址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誉为“化石宝库”,“下草湾人遗址”是华东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域、滩涂广阔、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华东第4位,全国第11位。其中属国家I类重点保护的有大鸨、白鹳、黑鹳和丹顶鹤4种和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雅雀。

经济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9.2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省增速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324.3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50.28亿元,增长8.3%。人均GDP达62840元。

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4.2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6.3%;进口5.38亿美元,下降39.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0个,比上年下降25.5%;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4.80亿美元,增长40.1%。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46亿美元,增长18.2%。

产业优势

宿迁以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为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促进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集中力量培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四大新型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具制造四大特色产业。

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目前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前景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将推动特色产业凝练知名品牌、支柱产业细化发展领域、成长产业提升总量规模、新兴产业优选技术路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规模,积极创建全国食品饮料产业重要基地、国家级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中国白色家电产业第五极,力争把宿迁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基地。同时,着力建设机电装备、纺织服装等“3+3”产业基地,以及中国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北斗通信产业园、激光装备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膜材料产业园、创意包装产业园等7个先进特色产业园。